曾經因偷盜而被同學排擠的林寬在一起失竊案中被同學們再度懷疑。遭受不白之冤的林寬試圖和好友小冰製造一個周密的計劃來為自己洗白,卻沒想到看起完美的安排被另外一個同學打亂了。與此同時,失竊案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這將林寬推到危險的浪尖上⋯⋯
導演闡述:冷暴力
在之前走影展的時候和觀眾的交流給我很多啟示,觀眾會對於故事本身的社會議題更感興趣。比如,大部分觀眾會提“揍他一頓”是一部關於校園灞陵題材的,或者是學校領導為了校園名譽來敷衍了事的故事,大部分觀眾寫影評也是從這個角度來切入,至於我自己想傳遞的基督教中的“罪”也好,“靈魂救贖”也好,卻很少被人提及,一開始,我覺得是我的創作不被觀眾所理解,但是隨著與觀眾的交流,看到觀眾們認真而慷慨激昂的回复,我才明白,我真正想傳遞的信息已經隨著故事進入了觀眾的潛意識裡。觀眾正是看到了結尾處“道德的勝利”才會對你的議題有所討論。
我希望一個電影要有一個較高遠的主題(宗教上或者道德上),但這些東西往往不會被觀眾直接拿來討論,反而你電影中的社會議題則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觀眾願意拿來討論,並且會延展好多話題,因為這些才是現實中發生的事情。這個事件本身是一個對主題的包裝和載體,因為觀眾感同身受。回到“男孩們”的劇本,其實在構思之初,我僅僅想表現這是一個關於“信仰”的故事,但是作為編劇,你必須要有個載體,於是,我將視角放回校園,與“這不算什麼”和“揍他一頓“形成系列,這是一部關於”校園冷暴力“的作品,也是這三部中話題最沉重的,因為”校園冷爆力“中一個冷字,讓人感覺陣陣寒意:如果你被全班同學孤立!我是過來人,見過班裡這種情況,大學時見過一個宿舍八個男生,七個孤立一個的情景。上學時,生怕自己能跟隨辦理主流同學,生怕自己被冷落,生怕同學聚會不被叫上,生怕逢年過節收不到同學的賀卡…… 總之,生怕自己被其他同學冷落。
在中國,校園冷暴力造成了不少惡性事件:一個同學因為貧窮被其他幾個同學瞧不起而孤立,最後殺了同學;一個同學因為性格少言寡語而被孤立最後導致投毒。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都是校園冷暴力下的惡果劇本。本片中,林寬就是這樣一個被長期孤立的人,大家不一定對你拳打腳踢,平時也都和和氣氣,但是凡事就是拿你另眼相看,任何課外活動你都無緣參加,當你以為昨晚什麼事情都沒發生,第二天早上一幫同學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大聲回味昨晚的聚會,然而你卻什麼都不知道…..你震驚為什麼平時和和氣氣的同學為什麼不叫你去,但是卻有必需壓抑這種委屈很憤怒繼續好像什麼時候都沒發生一樣找個藉口離開現場….. 這些就是我構思“男孩們”的落腳點。林寬是一個被全班孤立的人,他在高壓中日日煎熬,他知道全班同學對他的敵意和蔑視,他要改變,然而命運卻給了他一次殘酷的經歷。 影片的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林寬和張俊祥同為社會底層,殘酷的社會現實讓他們不能相互幫助反而要為一點點社會資源彼此猜疑傷害,這樣窮人間的你死我活每天都在世界可悲地上映著。